曾振伟国际当代艺术论坛
2024年6月11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振伟受邀在意大利罗马展览宫举办学术论坛,对中西方当代雕塑不同维度的学术观念与意大利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和著名艺术家等专家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的艺术探讨和文化交流,并发表主题学术演讲《 初探中国当代雕塑的公共性格与传统美学交替演绎模式 》。从古雅典文明公共空间文化载体的历史脉络发展至当代艺术范畴下的雕塑艺术的公共性格,曾振伟结合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大融合的艺术美学对比,分享了自身多年艺术创作所总结提炼的区域中心学思维理论。对其自2009年至今,为中国广州城市中心创作的众多大型城市公共艺术案例进行深度解读,其学术观和当代艺术作品获得意大利专家团队的高度赞誉,本次论坛被认为是提供了一个跨文化对话和艺术鉴赏的平台,促进两种伟大传统艺术文化之间深刻而丰富的碰撞。
论坛现场回顾
艺术家曾振伟现场分享了其在中国的代表性艺术作品,阐述当代艺术的演绎方式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接关系及其对一方水土所形成的文化影响。对公共艺术的尺度论学说进行展开,认为公共艺术的尺度大小不取决于投资者,或是政府希望做大或是做小的这种主观愿望,而是基于其所在城市区域的信息辐射能力,以及所能承载的传播能力的大小来决定它的规模。专家团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中国人在当代艺术学术领域里也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和体系。
87岁的克劳迪奥-卡波通迪Claudio Capotondi是意大利国宝级的雕塑大师,他于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塔奎尼亚的老伊特鲁里亚市。一直以来生活和工作于罗马、纽约两地。他分享了其2000年在罗马创作的“两千年拱门”,如何用巨型石头结合古老的意大利建筑的功法去构建罗马之门的整个创造的过程和思路,他也因此获得了卡拉拉市著名的米开朗基罗奖。
意大利著名建筑大师、雕塑家克劳迪奥-纳尔杜利Claudio Nardulli 在论坛现场就公共艺术如何和本土文化相结合,以建筑的形式构建一种新的城市氛围的主题进行分享。他的作品和创作主张在某种意义上说和曾振伟先生所提出的城市艺术应结合一方水土来建设的观点是相一致的,由于他是公共雕塑家,也是一位建筑规划师和建筑师,所以说他对公共环境、建筑构造以及雕塑和建筑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对称的关系特别在意,因此呈现出来的作品相当精彩。
罗马亨德里克·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博物馆馆长玛丽亚-朱塞佩娜-迪蒙特Maria Giuseppina di Monte介绍的是15世纪中世纪文艺复兴到19世纪间艺术家们的艺术风格对当代艺术形成的影响,让我们看到罗马古文化对世界艺术的影响,不管从学术的层面还是艺术成就的层面,都让人觉得余音未了,文化魅力非常强大。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弗朗切斯科-罗维罗Roviello Francesco阐述罗马三座纪念柱的建筑力学构造关系,古人的伟大智慧放在今日都没有人能够超越的这种功法。他们的学术研究非常细致,从这里可以呈现出意大利人,特别是雕塑界的艺术家们,他们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个对力学结构、解构能力以及工学的理解能力都相当精湛,有很深的造诣。这也是为什么罗马古柱从3000年前至今仍然屹立在整个罗马城的各个角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对世界的建筑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意大利著名艺术家伦佐-加洛Renzo Gallo也现场分享了自己多年的艺术作品和观念。
专家团队与曾振伟教授就城市文化和古建筑的保护以及中西方城市对当代艺术的解读和文化观念进一步展开了讨论,对曾振伟的文化艺术观点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和热烈称赞,更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预见世界当代艺术观念的主流离不开中国,而曾振伟一定是其中一位代表。”
OSD期待与您携手合作,探索一切可能性,请随时联系我们,告诉我们目标和需求。